不要驚慌
很多婦女在受暴當下倉皇的狀態中帶孩子離家,孩子很多時候是搞不清楚發生甚麼事情,會覺得莫名其妙。兒童的狀態是取決於母親的狀態,如果媽媽很驚慌失措,兒童就會更緊張、沒有安全感,因此孩子更有可能是目睹母親受暴的創傷。
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生活中教養和選擇都是非常快速的來處理,因此很多時候目睹兒也都覺得自己是被決定的,沒有主控權。世玫說起曾經服務過的一個遺憾的案例,案母花很多時間在工作,為了要給孩子最好的生活,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感受到愛‧只覺得自己是個麻煩,後來遇到壞朋友,就加入了幫派,因此讓孩子有更多機會做選擇和表達自己心情是重要的。
大人的事情由大人解決,讓孩子就是個「孩子」
家庭暴力的發生時常讓孩子覺得是自己的問題,才會造成大人吵架或打架,因此提醒婦女,要告訴孩子「暴力不是你的錯,不是你做錯事才造成我被打」,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大人會自己處理自己的衝突,不要讓孩子來替代這樣的角色,提早成為家裡的小爸爸或小媽媽,要來安撫大人的心情。
求助才有機會改變
很多受暴婦女離開了暴力的情境中,用生活的各種忙碌來隔絕或是否認來面對家庭暴力所造成的創傷,但這樣的傷痛不是不在,只是會變形成不同的形式來影響生活的各個層面,因此勇於求助,求助才有機會好好面對自己的傷痛,處理它進而放下它。
正確暴力認知、破除暴力循環
究竟我們的孩子在家庭暴力中學到甚麼?這更是我們應該去理解,去介入,當婦女不知道該如何協助孩子,建議可以讓孩子到有服務目睹兒的機構尋求協助,讓孩子有機會可以重新學習正確的暴力認知,理解誰該為暴力負責,破除暴力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