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及行為方面的影響
常有做惡夢、失眠、尿床、頭痛、肚子痛、疲倦或沒有食慾等現象。
- 壓抑:尿床、吵鬧不休、脾氣暴躁
- 對其他小孩、手足攻擊(甚至攻擊動物)
- 對母親也學習到父親的攻擊行為
- 無法專心學習、容易分心
- 學業表現不佳
- 在校人緣不好
- 撒謊、偷竊
- 退縮、極端害羞
- 常失神、恍惚、忘東忘西
- 睡眠不佳
- 非常焦慮
- 身心症:抱怨頭痛、胃痛、嘔吐
- 容易被嚇到
- 無法與同儕良好互動及遊戲
- 容易被誤診為注意力不足症候群的兒童
常有做惡夢、失眠、尿床、頭痛、肚子痛、疲倦或沒有食慾等現象。
家庭暴力情況的長期存在,使得這個家庭難以提供兒少身心發展所需要的正向刺激與照顧,因而導致目睹家暴兒少在認知發展上容易較一般兒少不足,甚至產生退化的現象。另外目睹兒少也可能學到一些錯誤的認知,包括:
年幼時期目睹重要他人被施暴,有可能造成兒少嚴重的情緒困擾,這些情緒包括:否認、兩難、麻木、恐懼、無力、困惑、無助、憤怒、自責、焦慮、悲傷、過度煩躁…等,甚至也會對自己無法保護受害者而感到自責及罪惡。
憤怒生氣的來源:
暴力不斷的發生,孩子負向的情緒例如害怕、痛苦不斷困擾自己,到最後會氣對方也氣自己無力反抗。
「憤怒」的變形蟲:
無法對加害者發洩憤怒,只能轉而對其他人或者比較弱的人發洩。因此常觀察到孩子會變得特別攻擊性,有時對被害者、同學、弟弟妹妹或小動物。
若專業工作者只處理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問題,提供許多的行為管理技巧,而未將他的憤怒連結到是家庭暴力帶來的長遠影響,就很有可能會認為行為管理技巧都沒用,或是這個孩子「太不受教」。
難過失落的來源:
即使孩子生氣家庭暴力的行為,他們更難過為什麼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傷害人的人,為什麼其他同學都有個和樂的家庭而我沒有,那是一種深沉的失落經驗,一種與他人比較之後產生不公平的感覺。
「難過」的變形蟲:
難過的背後產生我不值得被愛,我不值得生活在這世上的信念;我討厭我自己,我也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自我概念崩解);為了掩飾自己的「差勁」,要不裝成更強悍,變成一個刺蝟讓自己的悲傷暫時獲得緩解,要不就躲回「洞穴」永遠退縮不與人連結。
退縮的孩子在班級中會很安靜,而且人際互動中比較被動,不主動跟人家交朋友,通常不會造成老師的困擾。然而慢慢地他會發展出憂鬱的問題,覺得自己甚麼都沒有希望,不會規劃自己的未來跟生活,缺乏活下去的目標和動力,就只是一個空殼子而已,所以他會出現這樣自我厭惡的狀況會愈來愈嚴重,等到孩子大一點的時候,等到孩子進到高年級或是國中,有些孩子就會開始自殘。
家庭暴力對於目睹兒而言,影響他們人際關係的「界線」概念,他們在加害人和受害人身上學到不恰當的人際互動方式,而這樣的狀態造成以下情形:
家庭暴力對於目睹兒而言,影響他們人際關係的「界線」概念,他們在加害人和受害人身上學到不恰當的人際互動方式,而這樣的狀態造成以下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