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經驗創傷事件Re-experncing
不斷回想痛苦的記憶、情境再現(Flashbacks)、夢見創傷事件或其他的恐怖事件、當回想到創傷事件時易引發過大的情緒和生理反應
常見疑惑為什麼家庭暴力已經過了很久了或是家中已經暫時沒有暴力了,孩子仍然依舊顯得很恐懼?
原來如此大腦透過不斷讓人感覺暴力會不斷的發生來讓人保持警戒,避免再度陷入危機中。小孩會說他常常想起暴力的情境而做惡夢、失眠、擔心有人死亡。
所以你會發現目睹家暴的孩子:
目睹暴力的孩子跟同學在相處的時候,會覺得這個同學好像看我不順眼,是不是要打我?就一直活在這樣的狀態裡,他可能就會有錯誤的評估,因為你看我一眼對我來說就代表對我的挑釁,你可能等等就會打我,我為了不要讓你打我,我就先打你。
逃避avoiding
逃避與創傷事件有關的活動、地點、思想、感覺;對事物失去興趣、對人產生疏離感、情緒反應侷限。
常見疑惑孩子都不想談家庭暴力的事情或是根本淡化否認家裡有暴力的情況,一直請孩子回想或討論當時暴力的情境是不是會造成二度傷害?
原來如此要再度談論家庭暴力對孩子而言很痛苦,他們會再次感受到當時的恐懼焦慮及所有負向情緒,故他們會用逃避的方式來隔絕自己的感覺,甚至假裝沒有家庭暴力的事情,利用扭曲自己的認知來讓自己生存下來。
有些孩子甚至想出許多不存在的物件來證明自己很強壯不會受到影響,例如有孩子就說他有神奇的機器人會幫助他打擊家中的加害者,然而事實上他都是躲在廁所害怕不已。
在輔導或諮商的情境中會利用許多安排讓孩子安全的談暴力,主要是希望協助孩子回到現實層面去接受自己的感覺,不只是害怕可能是更深層的自我責難及否定,唯有面對這些感覺才可能有機會協助孩子修正不適當的感覺及認知。
過度警覺hyper-arousal
因為焦慮不安引發的過度躁動,太high、過度亢奮的樣態,呈現出來就是焦躁不安,活動量大,注意力不能集中等...
常見疑惑較幼齡的孩子變得特別黏人、有分離焦慮,對聲音也顯得很敏感。
原來如此PTSD是以焦慮為主的疾患,目睹家暴的兒童因為擔心暴力再度發生,對於當時暴力發生時所產生的許多環境線索就會變得格外的敏感,例如只要大聲說話就勾起小孩害怕的情緒、一到夜晚就坐立難安(過去暴力情境常常發生在半夜)、較難與人有身體接觸(以為自己會受傷)。
上述的焦慮表現剛好跟ADHD的症狀相同,因此許多目睹家暴的兒童常常會被誤診為AD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