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目睹兒

Police

警察人員應該如何協助目睹兒

警察往往在第一線與目睹兒童與被害人有最直接的接觸,警察被賦予行使公權力,同時也在孩子心中成為一個擔負安全及保護的責任,因此警察的角色在目睹兒童處遇扮演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以下是您在工作中可以友善協助孩子的方式。

1處理暴力衝突的現場外,亦須多加留意現場的孩子。

(一)在家暴事件的現場,除了處理衝突中的當事人及傷勢外,也需多加留意家中的成員是否有小朋友,例如:當看到門口或家中有孩子的鞋子時,就可以進一步詢問相關細節。

(二)若在現場未看見孩子,您可以主動詢問家中是否有小孩,並說明詢問的用意是在於希望孩子可以安全,而不是要究責或進行調查。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盡早發現家庭中遭受目睹家庭暴力的兒少,並及時提供協助,讓目睹家暴對孩子造成的創傷可以降到最低。

2若衝突現場有孩子時,我可以怎麼做?

(一) 理想上期待可以有一名員警將兒少帶至家中其他的空間,避免兒少留在現場,然在實務上倘若家中的空間有限,但人手足夠時,則可以將孩子帶至其他安全的空間(例如:公園),以避免孩子再次目睹家中大人的衝突場面,而感到恐懼與擔憂。

(二)可以多關心孩子的狀態,讓孩子知道是有人在意他的,也有機會讓他因此而願意多表達自己的身心狀態,以及透露事件發生的始末,讓您可以更加了解事件的全貌。

(三)除了當下在衝突現場的孩子,也要留意是否仍有其他的手足在房間或是其他的地方,以避免錯失協助孩子的機會。

貼心小叮嚀一:

當確認家中成員有小孩但卻在衝突現場沒看到時,家長往往會說小朋友在睡覺或不在家,這時可以要求家長讓您確認孩子的狀況,以及時提供協助。

3我該如何與孩子談話,瞭解其因為目睹家庭暴力而受到的影響?

(一)對於小班至國小中低年級以下的孩子

1.關心孩子的狀態:您可以蹲下或和孩子一起坐下,自然的關心孩子,例如:「剛剛發生的事情是不是讓你有點害怕、有點擔心呢?

」 2.同理與支持:在孩子描述衝突事件或說出自己的心情時,您可以表達同理與安慰,例如:「碰到這樣的事情會覺得害怕是正常的,我的工作是確保每個人的安全,你有沒有什麼擔心,是我可以幫忙你的呢?或者我可以和你一起想想看有沒有什麼方法幫忙你放鬆一點。」

(二)對於國小中高年級以上的孩子

年紀大的孩子通常會需要花較久的時間與其建立關係,但您仍可以透過給予其關心與支持,讓孩子知道有其可以信任的大人與資源可以協助他。例如:「碰到這樣的事情,你一定多少會有點擔心,當你覺得有任何需要協助的時候,你隨時可以跟我們聯繫。」

貼心小叮嚀二:

在關心孩子或詢問孩子事情的經過時,若父母在現場,孩子可能會無法放心且如實的陳述,建議可以帶孩子到獨立的空間進行。

4若抵達現場後,卻已經沒有衝突事件正在發生…

當您趕往現場後,發現家中沒有正在發生的衝突情況,但您卻感覺家庭內的氣氛異常,家庭成員的神色緊繃,好像正害怕著什麼事情,這時您可以試著將被害人與相對人分開,或將其中一人暫時帶離現場,例如:邀請相對人到適當處所(公園、鄰里長辦公室、公園、超商)聊聊天緩和家中氣氛。

貼心小叮嚀三:

將被害人帶回派出所做筆錄的時候,需留意孩子在家中跟相對人相處可能會發生的狀況,例如:被施暴、遭受遷怒等;建議先確認孩子是可以留在安全的空間。

5案例操作

下面將利用案例的方式呈現實務現場可能面對的情境,也示範實際面對類似情境時,可以如何應對。

(一)《不在現場的被害者》

這個故事是…

欣欣是國小二年級的女生,今天她回家看到爸爸媽媽發生激烈的爭執,她驚恐的看到爸爸被媽媽用尖銳言詞咒罵,並且還伴隨著一些攻擊行為,欣欣害怕地躲在房間,卻又時刻注意著房門外的動靜,突然,她聽見外面有警車的聲音,她在房間隱約聽到員警在問爸爸媽媽發生了什麼事…

在現場的他,這樣協助孩子…

員警到達現場時,雖已經不是在爭執的狀態了,但仍仔細了解事發經過及受害人的狀況,同時也注意到門口有小朋友的鞋子,因此主動詢問家中是否有孩子,也詢問欣欣的爸爸媽媽衝突發生時孩子人是否在現場、是否有受到波及?

了解到家中的孩子有目睹剛才的暴力現場,員警主動請孩子出房門,除了確認孩子無受到波及外,也想看看孩子狀態。欣欣打開房間的門,帶著害怕與試探的眼神看向員警,員警確認欣欣身上並無外傷後,和欣欣說:「剛剛發生的事情是不是讓你覺得很害怕或很緊張?」欣欣微微的點點頭,員警又詢問欣欣:「剛剛你最害怕或緊張的事情是什麼?有沒有希望員警怎麼樣幫忙?」,欣欣說:「我很害怕他們又吵起來,我覺得自己很沒有用,只能看著他們吵架。」員警聽了以後,肯定欣欣他可以說出自己感受的勇氣,並且告訴欣欣,之後如果爸爸媽媽再吵起來,一樣可以打110報警,員警會來確認大家的安全,以及有沒有需要其他的幫忙。

後續員警也協助通報,請社工了解詳細情況及提供相關服務。

(二)《謝謝你!警察超人!》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皓皓是國小一年級的男生,他的爸爸媽媽長期因為衝突而發生嚴重的口角,平時會定期有社工來家裡進行家訪,了解家裡的狀況,今天媽媽和社工約好在家裡面…

現場的他,是這樣協助孩子…

社工和共訪的員警一同來到皓皓家中,發現皓皓的爸爸媽媽正在衝突中,而皓皓一個人躲在角落,害怕的縮成一團,看著正在對媽媽施暴的爸爸,放聲大哭。員警看見這樣的情況,其中一人立即上前去阻止爸爸的行為,同時也迅速的決定讓另一人先帶孩子去附近的便利商店遠離暴力衝突現場。員警和皓皓說:「你剛剛是不是嚇到了,我先帶你去轉角的便利商店,買一瓶飲料,我們喝飲料休息一下好嗎?」皓皓聽了,微微的點了下頭,於是警員先帶著皓皓去到便利商店,讓皓皓可以先離開現場,不要再繼續看到爸爸媽媽吵架打架,同時也可以先平復心情,待家中衝突和緩後才陪著皓皓一起走回家。

皓皓因為有員警陪伴這段時間,心情有比較好一點,也因此知道有人可以支持他,後續再有人來家訪時,他也可以知道這些大人是他可以信任、求助的人。

更多協助目睹兒少的方法請參考《目睹家暴兒少資源網絡工作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