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牧基金會

家長投稿心情故事分享

迎接未來
溫暖生命
重生之路
復原橋樑
愛自己
揮別陰霾
迎向光彩
情緒教練
黑色價值

一切都會改善,迎接未來

STORY

小呈媽媽的心情故事

在回憶裡,丈夫已是不值得被期待及等待的人。在第一次婚姻結束後因為接觸天主、在信仰中看到希望,而決定再一次給丈夫機會,但也再一次的感到失望及背叛。在復合的日子裡,丈夫的外遇讓自己感到不值,為什麼他不懂得珍惜彼此的關係及第二次的婚姻。但為了兩個兒子,還是想好好的為孩子維持健全的家庭,有爸爸有媽媽,不想因此讓孩子被貼標籤而堅持著。在努力維持的過程中丈夫一樣沒有穩定的工作、吸毒、向外借錢或想辦法要自己拿錢出來。歷經丈夫的言語的威脅、恐嚇,肢體的暴力,在這樣的壓力下我不想再繼續下去,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也隨著自己處在恐懼中成長,最終和丈夫離婚帶著兒子離開。

在新生活的建立中前夫仍不斷的出現在我的生活裡,電話、簡訊、跟蹤、尾隨…讓我生活可怕的焦慮及恐懼中,沒有一天睡的安穩、頭髮感覺越來越少。慢慢的不敢自己一個人外出,媽媽和弟弟無法理解自己的害怕是什麼?自己在焦慮什麼?覺得好像沒有人懂自己的感受,讓我好像再重新的換一個環境,重頭來過。

一直到那一天社工來到家中家訪,那天談了好多一直以來不被理解的感受及情緒。也因為那天我開始個人諮商,從焦慮談到婚姻、談到親職、對孩子的愧疚…等。才發現自己過去的生活是多麼的不自由、不健康是被控制住的,也慢慢看到自己的孩子因為家庭暴力帶的影響。讓我重新思考我的孩子需要什麼?但也因為兩個孩子年紀差太多,讓自己不知道可以如何處理。但在社工及諮商師的陪伴下,學會如何辨別情緒、感受孩子的感受,更學習到在教導孩子前要先理解他們,再給予教導。讓自己與孩子們更靠近。

現在前夫進到戒毒中心,讓自己感到平安不再焦慮,而孩子的教養問題也持續的在學習中,一切都慢慢的在好轉中。雖然未來的路仍有許多的挑戰,不論是重組家庭的挑戰(與二弟一家及媽媽同住)、彼此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不同、前夫隨時會從戒毒中心回來…,但現在的我已學習到要對自己好、愛自己、辨別情緒、理解孩子…,我已有許多能力,我相信就算仍有挑戰,我已有能力可以面對。

感謝每份關懷溫暖我的生命

STORY

kat的心情故事

曾經,我沉浸在幸福中,後來我開始斷斷續續的做著惡夢,一下晴天,一下暴風雨。⋯

我分不清楚何時是夢境,何時是現實生活,他讓我困惑了好久,直到有一天,那個拳頭朝著我的腦門直直落下,我才突然驚覺到,一切都是真的在發生!

從幾何時,這個家變了調。

先生事業不順,脾氣越來越暴躁,他開始變得晚回家;在家也把自己關在書房內,不讓我們接近;一出書房就是突然暴走的毆打孩子。我以為,我的體諒還能讓我們繼續走下去,還能讓小孩子繼續的擁有爸爸,還能圓滿一個家。

就這樣,我騙了自己好久,不肯面對現實,可是我的孩子已經遍體鱗傷,他無法接受,曾經把他放在手掌心疼愛的父親,居然會暴躁的突然抓狂,把他往死裡打,彷彿孩子就是他的敵人。

那天半夜我在睡夢中被先生的拳頭打醒,他拼命的用拳頭敲打我的頭部,直到他累了才停手。而我則是趁他不注意時趕緊衝出家門去警察局備案...

接下來,因為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我一遍一遍的敘述, 一次一次的, 慢慢的接受了[我被家暴]的這件事....

驗傷的醫院幫我通報了社工,去了法院申請保護令, 社工陪伴我寫狀紙, 聽我敘述我的痛苦;孩子可能要出庭, 所以小羊之家伸出了援手, 幫助我和孩子能面對這樣的現實...

孩子因為父親家暴的關係, 心理層面出了很大的問題,對人的不信任, 對自己沒有自信, 沒有安全感...

一大堆的問題等著我去收拾, 去導正, 一度有自殘的念頭,多希望這一切都不是真的, 但會痛...因為這是真的...

從無法接受到接受,理解,體諒,面對現實,我整整花了3年多的時間,這3年多來,小羊的社工一直陪伴著我們。同時也請專業的心理諮商師幫助我跨過心裡的創傷,孩子也在固定的時間定期來小羊之家接受輔導及心理層面的治療,我們在這裡感受到溫暖、關心,也知道自己並不是一個人去面對這些挫折及困難。

曾幾何時,我在講自己的故事時不再失控痛哭,而孩子也能接受只有媽媽的家,雖然被父親傷害的陰影還在,卻還是能面對父親不會感到怯懦。

謝謝一路有小羊之家社工們的陪伴。

我無法想像, 我居然能走過這些人生的意外,還能侃侃而談自己的遭遇...

或許,經歷這些困難是我人生的必經過程,但我相信我一個人是無法這麼快的想通並走出傷痛。

謝謝小羊之家的社工們溫暖的陪伴,謝謝你們^^

善牧陪我走過的重生之路

STORY

小真媽媽的心情故事

我是個媽媽、妻子、設計師、女兒。⋯

我從沒想過,我人生會有以「庇護所」為暫時住所的那樣驚悚的一段時間。我從沒想過二十多年後的某天,我在中學時期班會所傳的「愛心捐助投錢筒」以幫助未知陌生人的那一類「婦幼扶助」單位,會在人生很後來的某一天,我從一個似乎是個有能力去幫助他人的女子,瞬間轉而成為迫切希求他人拉我母子一把的。 我沒有想過。

然而婚後才2年半的我,報警了;腹中胎兒受驚恐的宮縮感與還不太會說話的幼子的模仿行為,我知道這些醜惡是我所不能抵擋遮掩的了,我毫不猶豫地按下110。在警方的護送與社會局介入陪伴之下,我們走進了庇護所的屋簷下的守護,我們走進了善牧家園。

我們成了手心向上的受助者,我花了一段時間承認與容許自己脆弱與無助的時刻;也理解任何一份生命的價值,理當是高貴的,不該被抹煞、被否認、或承受著程度不對等的過度委屈。

走到今天,我所深信的是:對於任何暴力形式(語言、身體、經濟、精神)上的疑惑與不安,只要一絲大無畏光亮與一抹知見上的勇氣,凡穢暗不堪者,必無所遁形。

善牧陪伴我走過數個階段和功課:庇護所暫時安歇、保護令的等待、對目睹兒的追蹤與諮商治療、對母親的教養策略對談、與參與團體身心復原活動。

在我經歷了3個梯次善牧的團體課程中,我學習到:試著關照自己的身體先於關注他人(例如小孩或同事)的;傾聽自我的感受多過急著達成表象的和平;練習表達生氣、失望、沮喪、失落、難過…的方法;歡迎衝突的來到(母子、母女、或我與同事、與律師、與法官、與相對人、與戶政單位或相關辦理單親業務的)並採取合適合理的表達,練習在意見落差中不泯滅自己的存在、不讓自己的想法意見自我消失。

至於一般人關心者常加諸在我們這類婦幼的錯誤假設--「對於加害施暴者與其家庭的是否要寬恕與否?」,我想,對於心力交瘁自我復原與支撐整個家庭的受暴婦幼,抹煞自身痛楚以製造寬恕的假象?或拒絕寬恕而囚禁在仇恨的牢籠?兩者並非選擇題。與其回應外界他人的期待,把精力和眼光投注在自己之外的層次,不如回到我自身的安好、與兩個幼子的安全感建立、心理韌性的茁壯與民刑冗長官司的穩定(特別是針對目睹兒的分離焦慮與價值觀衝突)…,上列這些,才是受暴者最關鍵的生命功課。

離開一段殘破不堪的親密關係、與重建打造家園幸福的這條路,確實是很漫長。我還沒有走完。冗長的官司是時間與金錢的戰役,總會在調查庭、一審、抗告、二審…後走完形式上的全程。但身心的重建、體察、復原與整合珍貴的自我,是一輩子的旅程。

隨著民事保護令的裁定、刑事上恐嚇犯罪的成立與新身分證的換發,我沒有任何對象再進行親密關係上的原諒或療癒了。離婚真是一件太好了的禮物,我得以回到重生的基本功,包括:我與我自身的關係重建、我與我兩個孩子、我與重回原生家庭老父老母的生命回顧。

身為母親的角色,我對我的孩子--腹中有被暴力波及而我要力保的胎兒、以及我一直盡力維護他所見所聞的幼子,我無法花時間在對不起、悔恨與流淚之上。我只有確保我能經營與提供的真實幸福與情感修復。但我曾經以為,我身為母親是不能生氣的、是只能微笑容忍的、是只能拼命做不斷加油以接近完美的母親的。

走進了善牧家園,我第一次清楚的聽見有人這樣平和地告訴我:「妳可以哭」、「妳可以脆弱」、「這不是妳的錯」、「情緒沒有對錯」、「不是只有笑才是正確的情緒」、以及「妳已經做的很好了」。這些話語,透過庇護所第一線的社工、接著是孩子的杜杜老師、透過團體諮商課程的老師,我才有機會從驚訝、潰堤、接納、承認中,逐步重新學習,並內化成自己的認知,才有心力重建自己的價值。三十好幾之後,我才明白:若有人對妳說「不准哭」,是因為有所不可告人的殘忍與不堪,需要妳掩蓋。然而,妳的笑不該是誰的遮羞布,不是嗎。 聽起來真是很諷刺,我以為三十多年來的我發展還尚稱完整,我以為那個獨撐家裡經濟、次次寬容前夫家的我、也次次對原生家庭沒說實話的我,是夠完整、是可以一直用同樣的步調與隱忍之道,生存下去的。然而一而再再而三的衝突事件、數張驗傷單、幼子立即的模仿,再再質問我所在親密關係中的價值、與何謂幸福家庭的定義。

如今我成了一個非常鼓勵孩子享受哭泣,同時也珍惜眼淚,辨識情緒,擁抱情緒的那樣的媽媽。

漫長的起伏經歷,也讓我體會到:目睹兒不只目睹婚姻暴力才會有創傷和影響。當目睹兒需面對聲請保護令或離婚訴訟、或受害母親單獨離家、離婚後監護權歸屬施暴父親後與父親或祖父母共同生活等情形,容易讓目睹兒陷入受暴或疏忽的處境裡,而受到更嚴重創傷和影響。

善牧的社工老師與團體,在這方面投注很多的資源與深長的祝福。在遊戲治療室裡,社工老師讓孩子看似不被正規社會所能馬上接納的負向情緒與攻擊行為,得到表達上的認同。這對我而言是很重要的啟發,因為只有自身的價值得到肯定,這個個體才有反擊與反抗不公平的能力,才能正視自己,而非引自己的感受。

繪本也是社工老師對離異小孩與母親非常用心的部分。「情緒繪本-彩色怪獸」協助我當孩子的情緒教練,養成和孩子說話、針對行為解釋的原因,也留給自己和小孩一些等待的空間,逐步的恢復與重建母子關係。還有一次的團體課,孩子們畫出像自己的貓咪,在將撕碎的色紙拼成一顆大愛心,將自己畫的貓咪貼於其上,彷若重回愛滿溢的溫暖懷抱。

若有人問我,已經重生力量的受暴媽媽如何協助目睹兒、離異小孩?我會說,在這種狀況下確實會很費神。我願意成為一個海綿,不管孩子受到多少震盪,我都能讓他感受到,他回到我這裡,他就是安全的,我都能全然吸收他的動盪能量,都能支持他,接納他,等待他。當我這樣定位的時候,我擁有了愛的宇宙。冗長官司仍繼續向前走,出庭與法律經常把思考拉回原點或較低境界的議題,與幸福是脫鉤的,然而,母子復原韌性已打穩基礎、我們的新生早已萌芽、我們的幸福正逐步往上建構茁壯。

為孩子搭一座復原的橋樑

STORY

小文媽媽的心情故事

我的孩子「小文」從小就是個活潑又樂觀的小可愛,他很貼心、人緣也很好,他喜歡上學,同學老師也都很喜歡他,可惜就是運氣不好,遇上一個兇爸爸,所以他也很機靈,懂得避重就輕,從小要和神經質的爸爸周旋,他會察言觀色,聽話乖巧,不要讓爸爸生氣,否則後果很恐怖,這些可能都在他心底最深處,留下對暴力的陰影。

我前夫因為躁鬱症的關係,脾氣很不穩定,常常一個點爆發,就很恐怖隨手拿東西動手,我為了保護小孩,都是擋在前面,默默忍耐。小文小時候的感覺應該是媽媽很可憐,爸爸很兇,但不知道誰對誰錯,我會用放風時間,帶小文出去走走散心,雖然那時他還小,但我會像朋友一樣和他作親子溝通,告訴他爸爸因為生病脾氣比較大,才會這樣,我們如果壓力大,可以把心裡難受的事情喊出來、唱出來,讓心情舒坦一些。

小文從來沒有主動說過有關暴力的感受,直到離婚後,有次小學一年級左右,他問我說放在褲子口袋的平安符怎麼不見了,我這才知道,原來他把平安符一直放在口袋中,他的心裡很害怕,但都沒有讓我知道。這些沒有說出來的心理壓力,也反應在他的身體現象,他小時候免疫力很差,經常生病,而且都很嚴重,可見這些壓力有多沉重。

我比較不會忌諱行醫,遇到困難,我會到處詢問各方面的資訊,也很感謝當年家防中心協助我的社工,他很有熱忱,一路陪著幫忙我處理各種事情,也介紹小羊之家的社工輔導小文,讓我更了解孩子的狀況。我自己也會和老師保持聯繫,參加學校的活動,認識小文的老師、同學,這樣才能熟悉孩子的生活。

至於會不會擔心說出來被學校貼上有問題的標籤,我自己沒有這個顧慮,小文也不認為自己的境遇有甚麼問題,他雖然不會主動說,但該跟別人說,他也會說。況且現在時代已經不同,我除了最早一次驗傷被歧視的經驗非常不好,後來很幸運都遇到很好的社工、老師,我認為不講出來不見得就沒有問題,如果因此而被貼標籤,那是這個貼標籤的人不OK,孩子也可以透過這個經驗,知道社會上有各式各樣的人,自己奮鬥才是該做的事情。

小文的成長,缺少一個爸爸的榜樣,我很擔心家庭的錯誤示範會影響傷害孩子,讓他長歪掉,所以我會帶著孩子參加活動,認識不同的人。很幸運我們有教會的支持,小文從小就參加兒童主日、唱詩歌,有同儕的陪伴;教會的姊妹則傾聽我的訴苦,撫慰我心靈的傷痕。我也會用運動讓小文分散注意力和抒壓,游泳、打籃球、假日帶他騎UBIKE等,加上離開暴力後安全的生活,接受小羊之家的輔導,透過這些協助,小文漸漸就沒有生病的問題,現在都很健康,已經是很有自己想法的高中生了。

有些人聽到小文會去爸爸那邊的聚會,感到很訝異,好奇我怎麼能夠和對方保持關係,其實我覺得雙方合作事在人為,剛開始我也還是會有恐懼,但因為溝通只用電話,讓我比較有些距離的安全感,心中也不斷呼喊著主耶穌的保護,幫助剝掉在我內心一層又一層的恐懼感,慢慢地調適,有勇氣面對這個人。

我不希望父母雙方關係反目成仇,讓孩子夾在中間很可憐,所以我會讓小文知道爸爸還是爸爸,順其自然,如果他想去爸爸那邊的聚會,我就讓他去,不會阻攔他。不過因為過去的經驗,小文對爸爸是又愛又怕的矛盾感受,這個人好的時候很好,脾氣起來又很恐怖,如果小文會害怕,我會陪著他一起去。

這些過程中當然也有磨合期,起初我前夫有時還是會半夜亂打電話、情緒上來吼叫,我不會和他爭辯,而是溫和的拒絕,頂多電話拿遠遠的,回應我知道了,也不和他多說,不然就是關機或是封鎖拉黑名單,讓他找不到我。幾次的經驗,他就知道我的底線,再和我聯絡時,態度就比較好。

不過後來我前夫為了討好小文,帶著孩子到處玩,哄他過去住,因為孩子那時讀小學還小,比起媽媽平常沒時間陪伴、生活管很多,相比之下,假日爸爸的日子當然很快樂,當小文告訴我想去爸爸那邊住時,我心中很氣惱,覺得孩子都忘了以前暴力的痛苦。慌亂下,我打了通訊錄裡一通通的電話,一邊哭一邊找人商量,心情漸漸冷靜後,我仔細一條條的列下兩面影響多方思考,評估孩子回去會不會有安全的危險,向主呼求禱告後,我決定尊重他的選擇讓他嘗試,但也談好條件,不能隨意來來去去。

雖然孩子的選擇不一定明智,但事情不是單純好或不好,得看後續長遠的影響,孩子想要的選擇,硬是阻擋他,他不明白,親子之間就容易不同心對立,若是我思考過覺得可行,我希望讓孩子自己從錯誤中嘗試,學會獨立,不要在父母兩邊中討巧,逃避責任,所以他在爸爸那邊犯錯跑回來,我也不會寬容,但我會和前夫商量如何處理,孩子自己吃過苦頭後,也能學習要謹慎判斷和負責。

在暴力中,教養小文並不特別辛苦,難是在維持家庭氣氛的平和,壓力最大,你要作孩子、親戚和這個人之間的橋樑,小心避免他生氣,以免牽累大家。這個暴力的陰影對情緒影響很大,記得那時已經離婚,我和孩子單獨住在一起,小文忽然跟我說:「媽媽,你不要苦瓜臉,要笑一個!」,他這樣貼心撒嬌安慰我,讓我覺得這些苦沒有白受。我也想起瑋倫老師曾經告訴我:「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小孩!」,我一直用這一句話提醒自己,要保持正向和樂觀。

單親獨力扶養孩子不容易,尤其我和小文是兩人相依為命一路走來,所以我很重視同心合意,一起成長、一起生活,不偏離這個主軸。生活中,彼此有摩擦衝突是難免的,但是互相理解和溝通,才能感情緊密,我會試著用孩子的立場思考,放手讓他嘗試,學習獨立長大負責;但我也會讓他知道媽媽的狀況,訓練他有同理心,小文雖然現在也有青少年的脾氣、摔門、叛逆,但是我不舒服的時候,他就會乖乖聽話,看我需要甚麼照顧。

為了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我上了很多進修課程、親職講座等,與時俱進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對於要做的生活決定,我也會提前規劃思考,想好了再作;但很重要的是,我很愛哭,哭是很好的抒壓,感動、哀傷、壓力,大哭一場讓自己好好宣洩,哭完好好吃、好好睡,好好快樂過生活。

愛自己,和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

STORY

目睹兒母親的心情故事

我是臨床心理師,我也會挑錯結婚對象,這樣說,單親媽媽聽了心情會不會舒 坦一些?!

我的婚姻只維持了六年,離婚主要是因為夫妻相處困難。前夫屬於焦慮特質的 人,不擅於溝通,我們時常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新婚沒多久有一天 我們起衝突,他把我鎖在陽台,那一次他的非理性舉動讓我開始有些擔心。

隨著生活摩擦變多,前夫的易怒性格越發明顯,怒不可抑的時候他會摔東西、 作勢要打人,也太不理會小孩在現場,女兒嚇到發抖的那一次,我打了113,這些都是婚前我所不認識的「他」。離婚的導火線是他氣到把我和女兒推倒在地,「我不允許自己這樣被對待」,於是遞出離婚協議書,為這段親密關係設下停損點。

我從不避諱談自己的遭遇,我的腦袋有一個知識:當事情發生,你一定要讓別 人知道,出了事才有人來支持你;我的人生沒有丟臉這回事,我的工作使我可以有信心不去理會別人對我的評價。雖然如此,說完全不難過是騙人的,那個難過是「很累、很累,吵到沒有辦法睡覺;覺得做了很多努力,可是問題不太能夠改善。」還好,有原生家庭為我撐起保護傘。記得父親默默聽我報告完離婚始末,只說了一個字:「好」,沒有責怪、無條件支持,是家人的愛安頓了 我,我很感謝我的家人。

一年前發現女兒半夜會做噩夢、胡亂哭叫,我直覺跟目睹家暴經驗有關,我是 心理師,我的方式是找機會和女兒談感受,儘管她只有五歲。

我會用小孩聽得懂的方式去解釋給她聽,讓她知道「前夫是生我的氣,和她沒有關係。」讓她知道「因為前夫沒有學會好好生氣,所以爸爸媽媽不能住在一起。」漸漸地小孩就會發展出自己的因應模式,譬如她會突然跑來跟我說:「你跟爸爸不是好朋友。」或是,有一天看見我和前夫吵架,她就跟外婆說:「他們好愛吵架,不要理他們。」

以心理師的身分,我想跟目睹兒的家長說,小孩並非我們想像得那麼脆弱,小 孩也是一個很有力量的生命,會好起來的,不用怕。重點是要幫助小孩消化這個經驗,讓這個事件成為他生命的養分,家長可以先把事情想過一遍,然後跟你的小孩分享你的生命經驗、你從這個事件上的「收穫」,或是請別人和他談他擔憂的主題。

離婚,並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會被影 響。我給受暴婦女的建議是,不用太擔心小孩的適應問題,如果大人能夠好好面對,它不太會留下不好的因子,家庭的完整或許重要,但更重要的其實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否得到他真正需要的愛。

還有,千萬不要分散你的焦慮給小孩,自己的焦慮應該自己找積極的方式解決 。難過、失望都是自然的反應,有情緒很好、很健康,難過也是一種動力,想一想,如果我想要變快樂,那麼沮喪和快樂之間,要做改變的是什麼?試著去 嘗試看看。

要愛自己,這樣才能成為健康的媽媽、帶你的小孩健康長大,畢竟,有快樂的 媽媽才會有快樂的小孩。

揮別陰霾,勇敢面對未來挑戰

STORY

新竹小羊之家的分享

孩子有沒有受到目睹暴力的影響?他會有問題嗎?

這是社工最常遇到家長提出來的擔心,小呈媽媽也是帶著這樣的擔憂來到新 竹小羊之家。

三歲的小呈剛來到新竹小羊時,心情顯得侷促不安,加上當時剛目睹暴力, 造成他與爸爸的關係疏離。偶爾他會很神祕地跟社工說:「爸爸罵媽媽,很可怕!」。

在遊戲室裡,他喜歡拿起變形金剛、超人、鋼鐵人等玩偶,透過玩具「調兵遣將」把任務完成。在小呈的小小世界中,他渴望成為一個有力量的人,希望自己很厲害、可以很強壯地打倒壞人、保護世界。

小呈的媽媽是很拘謹安靜的個性,她總是默默聆聽社工從小呈身上觀察到的 特質。直到某次媽媽因為意外車禍,突如其來的衝擊,造成她生計停擺也無力照顧孩子,社工家訪關心媽媽的近況,聊著聊著,原本寡言的小呈媽媽,忍不住掩面哭泣,哽咽地說:「還好,我有把孩子教好。」。

原來在小呈媽媽的心中,一直藏著深沈的恐懼,她說:「從小我爸爸就會打 我媽媽,我覺得很丟臉,但是當時不懂事,甚至我也學著打弟弟……」,媽媽自己童年也目睹家暴的創傷經驗,讓她擔心上一代的創傷會給孩子不好的影響,因此她選擇忍辱負重,深怕自己沒法教好小呈。

理解媽媽獨自承受教養孩子的焦慮和壓力,社工與小呈媽媽一起整理生活調整的可能方式,讓媽媽可以更自在地彈性孩子相處,孩子也漸漸恢復跟爸爸的親近,雖然最後爸媽仍然離異了,但父母和小呈可以相互協調好好過生活的方式。

社工也給媽媽鼓勵:「因為妳的愛和照顧,孩子在轉換環境時,擁有很好的復原力。」,雖然育兒路上仍有不同成長階段的挑戰,但是小呈媽媽能夠握緊小呈的手,一起走向希望的未來。

找回自信走出黑暗,迎向光彩自信

STORY

巧巧的心情故事

家暴是一種慢慢走入黑暗的過程

「垃圾、妓女……」過去前夫總是用不堪入耳的髒話來侮辱我,甚至沒原由地對我拳打腳踢。那段時間的我,每天生活在擔心與害怕,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打,人也變得畏縮,不敢接觸陌生人。

一開始發生家暴時,我其實沒有想過要求助,一方面覺得這是自己的選擇,要去忍耐、承擔;另一方面,我怕父母擔心,加上孩子還小,真的沒有想過要離開他。只是,暴力就像是一股不斷推入黑暗的力量,一開始,前夫只是用言語羞辱,漸漸地,他會故意去推我,得逞後,就開始用打的、踹的。

記得有一次,前夫在外跟朋友喝酒,可能是受了氣,回家後抓起在睡夢中的我,就是一頓毒打。躺在一旁的大兒子,被我的哀號聲嚇醒,他一臉恐懼抓著我的手,跟我說:「媽媽不要反抗,越反抗爸爸會越生氣的。」我心疼地看著孩子,忍受前夫無情的毆打。前夫雖然不會無緣無故打孩子,但只要一動手就很可怕。

有次,大兒子不小心讓小兒子哭了,前夫見狀,一把抓起大兒子,直接將他的頭往垃圾桶裡砸。那一幕我嚇傻了,趕緊帶著老大去醫院檢查,當時,醫生察覺不對,找來醫院社工來關切,我那時候想保護前夫,謊稱是小孩自己受傷,默默地讓這件事情淡化掉。

然而,這樣的生活對孩子已經造成很大的影響,當時就讀國小一年級的大兒子會跟我說:「媽媽,我想要變強,我想要殺掉爸爸。」

聽到這話,我知道孩子跟我都痛苦到快活不下去,我除了安慰、教導他殺人是不對的行為之外,也萌生帶孩子離開的念頭。

離婚是另一段漫長的煎熬

有一天,我下定決心,趁著前夫不在時,帶著強褓中的小兒子離家,跑到醫院驗傷、申請保護令,打算準備離婚及監護權的官司。唯一的遺憾,是當時無法一起帶走還在學校讀書的老大。

為了拿到二個孩子的監護權,我收集了許多的資料,想把在前夫家的老大帶回來。但前夫一直騷擾、恐嚇我身邊的人,弄得大家都不堪其擾,拜託我趕快離婚,家人勸我先一人一個孩子,終止他騷擾的生活,最後,在前夫同意讓我定期探視大兒子下,我們達成離婚協議。

豈料,自前夫交女朋友後,態度大轉變,不僅不讓我跟孩子見面,也警告老師不能讓我看孩子。孩子在爸爸的威脅下,變得害怕跟我見面及說話。有天,前夫家的長輩偷偷打電話給我,拜託我不要再找孩子,免得每次我找完後,他跟孩子都遭殃。我不忍長輩與孩子因我而受苦,只好將思念壓藏在心中。

幸好,當時遇到善牧基金會負責目睹家庭暴力兒童的劉社工,她因為家暴案來關心孩子的狀況,我當時剛搬回娘家,狀態不是很好,她經常來看我、聽我說心裡的苦。

那時候的我,因為思念大兒子心切,小兒子跟我討抱時,我心裡會因為覺得對大兒子不公平,而拒絕抱他。在劉社工的開導之下,我才慢慢地恢復與小兒子的親密關係。

劉社工經常到大兒子的學校輔導他,她知道我思念孩子之苦,每次來看我時,總是會跟我說孩子在學校的消息,也願意幫我留意孩子的需要。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孩子需要一個益智遊戲,她不僅給了我一些意見,還幫我先買了,不僅如此,在面對離婚與監護權官司時,她也幫我連結法院家事服務的資源,協助我走過這段辛苦的路程,回顧這一切,現在的我真的很感謝她為我所做的一切。

重拾自己的人生

過去,我因為婚姻,長達十一年沒有工作,離家後重新再找工作時,真的遇到許多瓶頸,加上當時又不斷跑法院,每天都覺得心好累。離婚回到娘家後,我拜託父親幫我照顧小孩,讓我能出來找工作,但找了一個月都沒有工作消息,我也慌了,只要有職缺我就去試,皇天不負苦心人,最後應徵到我目前這個工作。

這份工作其實需要有銷售業績,剛開始在面對客人時,我會緊張、害怕,但我知道我需要突破自己,想辦法提升自己的能力。每晚哄孩子睡了之後,我上網查資料、買書,研究如何當個成功的銷售員,做了一本又一本的筆記,想辦法讓自己早日進入狀況。

現在的我,面對客人不再那麼緊張了,也更有自信,在婚姻中,也遇到新的伴侶,在家人的支持以及現任丈夫的鼓勵下,讓我生活更有力量及目標走下去。雖然現在仍然無法見到大兒子,但我會持續跟學校老師表明我是他母親,只要哪一天他有需要我,我一定毫不猶豫地飛奔過去。

以前的我,是個很沒有自信的人,每天就是擔心會不會被打,看到自己就覺得討厭,很不喜歡照鏡子。現在的我變了,我開始懂得欣賞自己,變得喜歡照鏡子,也覺得自己其實是很美的。

走出黑暗 迎向光彩自信

「我能欣賞現在的自己,重新體會生命的美好」

走出家暴,受暴婦女所要面對的,不只是遠離家暴這件事,後續包含孩子目睹家暴的創傷治療、離婚訴訟、監護權官司、自立撫養孩子等種種的考驗,若非經歷過,外人很難體會,「走出」這二字,是多麼不容易的過程。

巧巧是善牧嘉義中心長期陪伴的婦女,原本是家庭主婦的她,長期在言語及肢體暴力下,變得畏縮、膽小。長達11年的主婦生活,為了孩子,她鼓起勇氣走出來,一路上,善牧陪伴她面對離婚、自立、教養等議題,我們看見,巧巧逐漸不再害怕畏縮,找回自信,也懂得愛自己了。

留一點等待的空間,情緒教育的分享

STORY

目睹社工給家長的分享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就像是一隻彩色怪獸

你允許自己生氣嗎?你覺得膽小害怕是羞恥的嗎?你是不是希望快樂的感覺永遠不會消失?可是,當所有情緒混在一起的時候,你常常不知道該拿自己怎麼辦……閱讀《彩色怪獸》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它使我理解原來情緒沒有對錯,如果能早一點知道,孩提時代的我就能趕走住在心裡的彩色怪獸。生氣是我的一部分

我是一名目睹暴力兒童社工,讀完《彩色怪獸》,我的腦海馬上浮現與偉偉進行輔導的畫面。偉偉剛來「善牧」的時候,據他的母親描述,偉偉是一個沒有煩惱的快樂小孩,雖然存疑,但從外顯行為判斷我無從反駁。

有一個契機發生在兩個月後的某一次例行性輔導,那一天偉偉顯得特別不安,我問他:「你現在很緊張嗎?」偉偉一臉無辜,搖搖頭,我隨手拿起《彩色怪獸》繪本邀請他一起閱讀,讀完偉偉跟我說:「老師,我覺得我都是黑色的。」書裡的黑色代表害怕,但對偉偉而言黑色是「我好生氣」。

透過閱讀《彩色怪獸》,我察覺偉偉當下的情緒,也帶著偉偉感受自己的情緒:「原來我常常是生氣的,原來我可以跟老師說我都是生氣的」。得到大人的理解對孩子很重要,感覺偉偉變得平靜許多,我跟他約定下一次一起練習生氣。

當然偉偉不會只有生氣的情緒,他也有害怕的時候和高興的時候,自從偉偉學會認識情緒,他會跟我說:「在球池裡玩很開心,感覺悲傷我就畫畫。」在接納自己情緒的過程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處理情緒的方法,小孩也不例外。

認識情緒認識自己

「察覺與辨識」是情緒教育的第一步。《彩色怪獸》以色彩代表情緒相當符合幼兒的直觀感受。黃色是快樂,會笑、會手舞足蹈;藍色是傷心,想要找個地方躲起來;紅色是生氣,想把怒氣發洩在別人身上;黑色是害怕,覺得自己好渺小、好沒價值;綠色是平靜,每個人都會喜歡這樣心平氣和的感覺。作者指出:「每一種情緒都擁有不同的顏色,這些情緒都屬於你,沒有對錯。」

身為人我們有許多的情緒,但目睹兒最常感受到卻是生氣和悲傷。一旦目睹兒察覺自己也有黃色的時候、綠色的時候,這些正向的情緒經驗會累積,當家裡又出現混亂的狀況,孩子會知道即便處在很糟糕的狀態下,還是會有讓自己開心的事發生,因為過去正向的感受會提供孩子心理能量,讓他們有力氣面對並處理負面情緒。

當孩子的情緒教練

當孩子展現情緒時,家長可以扮演情緒教練的角色。有些家長可能覺得有難度,但我相信每個家長都做得到,因為家長一定理解孩子情緒背後的原因,只是能不能將自己理解到的事實,反映在行為和語言上。

做法其實很簡單,譬如,你可以讓孩子知道,你有察覺他特別喜歡去親子館,是因為親子館裡頭的桌遊,這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關注,有被愛的感覺,那個快樂會因此變得更具體、更巨大;又譬如,你知道孩子的起床氣是因為沒有睡飽,你可以選擇先不責怪他,而是花一點時間表達你的察覺,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已被同理。

我常鼓勵家長用簡單的方式回應孩子的情緒,養成和孩子說話、解釋行為原因的習慣,漸漸地家長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會變好,詞彙的數量也會跟著突飛猛進。

留一點等待的空間

情緒訓練是精緻化的過程,需要耐心的陪伴和引導。人都有分享的需求,以及被看見的需求,我們也會自己決定說出內心感受的時間點。當孩子還不想開口的時候,我會建議家長「等待」,等待的同時也是給孩子培養能力的機會。

如果是小小孩,家長可以跟孩子說:「我讓你在這裡生氣一下,我會等你,等你好一點,你再跟我說你怎麼了?」家長的態度要堅定,堅定不等於兇,也不表示家長要讓孩子予取予求,不過,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你不會丟下他,你會等他、陪他。就像身為大人的我們也會等我們自己一樣,「你不會要求正在生氣的自己,下一分鐘立刻恢復平靜,那樣,也未免太嚴格了!」

(善牧基金會社工許瑋倫口述,宣導企劃部林玉娟整理)

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其實是他最需要愛的時候

STORY

目睹社工給家長的話

日常生活中你一定遇過這樣的人-沒辦法接受別人的批評,甚至會惱羞成怒。你會覺得這個人有點奇怪,不過是善意的指正,竟然會發這麼大的脾氣。那是因為,他的內在住著一個受傷的小孩,生氣的情緒底下,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失望。

翻閱《蠟筆小黑》,我一下子就進入故事的情境,蠟筆小黑像極了我服務的目睹暴力兒童。蠟筆小黑不受歡迎,因為他畫出來的東西都黑壓壓的,既不能畫蝴蝶,也不是花朵樹木、藍天白雲,小黑總是被晾在一邊,不能跟大家一起畫。

目睹兒的處境和蠟筆小黑很相似,身上帶著「不被需要」的疏離感。目睹兒在學校出現被排擠的狀況,有些是情緒管控不好,容易生氣,有些是不守規矩,會攻擊人,這些孩子通常「自我概念」都不好。

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我們稱之為「自我概念」,自我概念的發生與發展,是形成一個人個性的重要部分。通常大約兩歲的幼兒就開始慢慢地脫離自我中心時期,轉而從與他人與環境的互動中,萌生對自己的看法。「這個人對我笑,表示他喜歡我,我一定是一個可愛的孩子,」正常的情況下,小孩會學習到如何做才能符合父母的期待,可是,家暴或目睹的孩子會不曉得該怎麼辦,「因為同樣坐在這裡吃飯,有一次大人生氣了,有一次他沒有。」反覆暴力的狀況,也會讓目睹兒覺得自己不被喜歡,所以大人才會生氣,最後確定自己存在的價值—「看吧,我果然不值得被愛,我果然什麼事都做不好」。

學習認識自己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地方

《蠟筆小黑》裡頭有一個自動鉛筆大哥的角色,後來畫面越畫越亂,彩色蠟筆們吵了起來,自動鉛筆大哥於是跳出來請小黑把整張圖畫塗黑,這個動作其他蠟筆一開始都在抱怨,等小黑完成工作,自動鉛筆大哥跳上圖畫,把小黑畫上去的顏色一道道刮下來,轉變成一幅美麗的煙火圖,大家這才發現黑色並不是毫無用處,黑色也有黑色的價值。

目睹兒往往看不到屬於「黑色」的價值,他們需要有人引導他重新認識自己、挖掘自己原本很棒的地方。實務經驗上,我常帶領目睹兒讀完《蠟筆小黑》,接著進行「刮畫」活動,我會跟小朋友說:「如果這張黑色圖畫紙代表不好的經驗或是你的惡夢,你能不能想想辦法,讓這張黑黑的圖畫透過你的創作變得不一樣、變得美麗,就像《蠟筆小黑》的故事,帶給自己全新的感受。」

有個小男孩令我印象深刻,他的圖畫很繽紛,他畫的是彩色泡泡球,他跟我說:「彩色泡泡球可以把不愉快的事情通通包起來。」他說的不愉快,指的是被打的經驗。因為過動症狀,小男孩經常被父親處罰,挨打的過程裡大人會夾雜一些貶抑的言語,家暴次數多了,漸漸地小男孩也就認定自己不是一個好孩子,不乖被打也是應該的。

我告訴他:「過動,不是你的選擇,那是你身體原本就有的東西,大人應該學習用更好的方式來幫助你面對困難,而不是用處罰(打)的方式。」記得當我把話講完,小男孩靜靜地看了我好一會,像是被說中心事,我猜,應該沒有人跟他講過類似的話。我覺得幸運,透過繪本引導讓我有機會當面跟他說:「不是,你不是一個很糟的小孩,」而他也接收到了!

孩子自信的養成與家庭氣氛息息相關

從事目睹兒輔導工作多年,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當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其實是他最需要愛的時候。在他們看起來像全身尖刺的刺蝟外表下,其實很可能藏著一個深深受傷的自己,期待被理解、被拯救。

有些小孩負面情緒一來就會打人,生氣打人只是表面行為,生氣的背後可能是被拒絕的受傷。很多時候,孩子出現負面行為是因為他不知道如何適當地表達他的情緒,譬如打人,孩子可能只是想跟對方玩,但對方不理他,讓他覺得很受傷。輔導過程裡,我會教孩子辨識自己的心情,也會教家長。

我會建議家長試著幫孩子講出心裡的話,把很多的情緒詞彙帶到他的生活情境裡,幫他把感受指認出來,小孩就能藉由一次又一次的練習,漸漸地用比較符合社會期待的方式去表達不管是挫折或是生氣的情緒。

《蠟筆小黑》的故事提醒身為家長的我們:自我概念對一個人的人格發展影響深遠。曾聽家長說,小孩不能寵,如果給孩子過多的讚美或是尊重小孩的決定,家長便會失去管教小孩的權威。這樣的想法並不妥當,因為孩子的自我概念形成與家庭氣氛息息相關,孩子會從家人對他的看法,把自己看成有能力、有用的,或是無用的,不受歡迎的孩子。但這不表示家長應該對孩子百依百順,而是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這樣孩子就能自信地展開學習以及對生活的探索。

(善牧基金會社工許瑋倫口述,宣導企劃部林玉娟整理)